文章
  • 文章
搜索
最新活动
更多
热点资讯
更多
详细内容

说一说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便利化制度创新

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近4年来,保税区域在推进贸易便利化改革中不断尝试,大胆创新,围绕贸易监管制度创新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有效满足了区内企业或试点企业的需求,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运作效率,并形成了众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理一理上海自贸试验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贸易监管制度创新的一些成功做法,看看改革红利如何便利区内企业高效运营: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在口岸监管环节和国际贸易管理各主要环节,贸易和运输企业可通过“单一窗口”向监管部门一次性提交申报,监管部门则通过“单一窗口”向企业反馈办理结果和共享监管结果信息,实现一站式互联互通。

“单一窗口”提供了网页版、客户端版和申报数据批量导入导出功能,适应不同需求的企业申报,实现数据的双向运输,将多个网站、多个系统整合到一个平台、一套系统中,优化企业组织结构,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空检海放”

海运进口产品到港前,先行空运同批产品实施检验,在进口商自我承诺的基础上,对海运产品参考空运食品检验结果实施合格评定,减少重复检验,缩短通关时间,以空间来争取时间。该模式以企业诚信记录作为资质申请基础,并根据后续进展情况开展动态监管。

货物状态分类监管

一般来说,保税货物和非保税货物由于属性不同,两者之间的运输、仓储必须分开进行。在传统监管模式限制下,非保税货物进不了保税仓,保税仓的货物也不能随便出区,企业不得已,只能将仓库一分为二,在保税区内设立保税仓,同时根据实际经营生产的需要,再设立一个区外仓库,分别用来存放保税货物与非保税货物,成本支出大幅增加。

而“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模式,实现了口岸监管从物理围网向电子围网转变,让每件货物都有一个数码“身份证”,拿射频枪一扫,就能知道是保税还是非保税货物,该放在哪个托盘、归入哪个货位、送进哪个集装箱,因此能实施“两仓整合”。而且每件入区货物都有一个数码编号,海关在仓库中安装了监控系统,可通过网络对货物“进、出、转、存”的进行实时掌控和动态核查,据此及时掌握货物状态。

“批次进出集中申报”

允许自贸试验区内企业与境内区外企业、区内其他企业之间分批次进出货物,可以先凭卡口核放单办理货物的实际进出区手续,再在规定期限内以备案清单或报关单集中报关,海关依托监管信息化系统进行监管,实现“多票一报”。

“先进区,后报关报检”

一般货物入区需要分别通过货物信息备案、换单、进境备案申报、提货入库四个环节。而新模式下货物信息备案、换单、进区备案可同步进行,实现货物入区和企业申报从“串联式”转变为“并联式”作业,凭借进境货物的舱单信息先向海关简要申报,并办理口岸提货和货物进区手续,之后再在规定时限(14日)内向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办理进境货物正式申报手续。

上海自贸试验区区内自行运输

允许企业自行使用经海关备案的普通厢式货车,开展自贸试验区各区域间货物运输,并与监管系统联网对接,车辆过关时,系统能一次性完成车辆GPS信息消核、车牌及集装箱号自动识别、货物信息扫描验核验放等程序,车辆每次运输成本可降低百元。

来源:外联发商务咨询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seo seo